古代拜天地儀式始于何時?
清韻氏
唐代
拜天地儀式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風行全國,所拜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從此女子成為男家家族的一員,因而成為婚禮過程中最要的大禮。
拜堂之俗至少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風行全國,所拜為天地、祖宗、公婆,并夫妻對拜,表示從此女子成為男方家族的一員,因而成為婚禮過程中最要的大禮。而拜堂的時間要由星相士選定良辰進行。拜堂原不屬于古代“三書六禮”之中的禮儀。自宋以降,拜堂范圍擴大,除天地祖先及夫妻對拜外,更須拜高堂。拜堂時,由贊禮唱喜詞引導,新娘新郎并肩而立在香案前(新人可讓兩位全福人攙扶),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然后夫妻對拜。拜天地代表對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是對孝道的體現(xiàn);夫妻拜代表夫妻相敬如賓。因自周以降,中華文化里以東為首,所以拜堂時新郎跪于東,新娘跪于西。
據(jù)史料記載,從唐朝時期漢族開始,最初的拜堂禮儀和后期宋朝的禮儀在時間和細節(jié)上有點區(qū)別。唐朝時期,是新婚的新娘拜見舅姑時所行之禮叫拜堂,到了北宋時期在新婚當天,先祭拜祖宗牌位,第二天早上擺上桌子放上銅鏡進行祭拜天地。后來在南宋時期把這些祭拜儀式全改為新婚當天進行,所以宋代以后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這種婚禮儀式遍及全國,一直沿用到清代,以至民國時期也還有這種禮儀。
相關傳說
女媧造人之初,她只造了一個男人,天地萬物都歸他所用。這個人物質生活雖然豐足,但精神生活卻很空虛,整天一個人形影相吊,有點寂寞無聊。所以男人每晚對著月亮,抱怨生活的單調。一個月圓之夜,這男人又開始喋喋不休。月老終于按捺不住了,到了女媧那里,請女媧再造個人給這小伙子做伴。于是女媧就造了個女人。正在小伙子嘆氣的時候,白胡子月老帶著姑娘出現(xiàn)在了男人面前,并為二人主持了婚禮。在舉行新婚儀式時,月老對那對新人說:“你倆先拜謝天公土地,你們今后的生活還要仰仗他們啊。”新人于是拜過天公土地。以后,凡新婚皆先拜天與地,形成“拜天地”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