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會去哪里?
凝云
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人死后還有生命,也沒有證據表明死后沒有生命。部分科學家看法是,當生命停止后靈魂也消失了,因為神經的活動和新陳代謝如同其他組織器官的活動一樣也都停止了。宗教認為靈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并對之起主宰作用,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
宗教都認為靈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并對之起主宰作用,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人死后還有生命,也沒有證據表明死后沒有生命。部分科學家看法是,意識(靈魂)只是大腦的一種綜合功能。靈魂(意識)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有生命的活體中,主要是大腦。他們都認定的一點是:當生命停止后靈魂也消失了,因為神經的活動和新陳代謝如同其他組織器官的活動一樣也都停止了。
靈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不同的宗教對人死亡后靈魂去向解釋不同:
靈魂非永恒說:中國民間的傳說,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間,用靈魂作為橋梁,生是靈魂的投胎,死是靈魂脫離了肉體,把靈魂與肉體的關系,看同房子與屋主一樣,老房子壞了,搬進新的房子,房子經常在淘舊換新地搬進搬出,住房子的人,卻是永恒不變地來來去去。這也就是說,人是靈魂套上了肉體的東西,肉體可以換了又換,靈魂是一成不變的,以為靈魂就是我們生死輪回中的主體。
其實,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這一套靈魂的觀念,因為這在緣起緣滅的理論上不能成立,站在“生滅無常”的立足點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復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會發(fā)生“成而不變”的錯覺,若用精密的儀器去看任何事物,無不都在剎那變化之中,易經所說的“生生”,其實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生滅變化。靈魂的不變性,靈魂的永恒性,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死后沒有固定的靈魂,縱然活著的時候,我們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剎那不停地變了又變而變變不已之中。
靈魂永恒說:死后休眠和復活,到未來某個特定時刻可以復活,例如古埃及和其影響的一神教,在復活前形同消失。死后生命,相信死后會再次輪回,進入新生的人或生物體內,例如印度教和(民間信仰化的)佛教。面臨上天的審判死后永生(古希臘和其影響的民間信仰)。死后成鬼(古代中國墨家和古羅馬等和其影響的民間信仰),除了偉人成圣外,常人死后靈魂會變成鬼,但不代表是邪惡的,而會保佑子孫,或向殺害本人的壞人報復,所以類似低級的神明。靈魂是生物形體的規(guī)則和信息,所以是永存但不是永生(柏拉圖主義)。原始宗教的靈魂觀靈魂來自一個全能的神靈。在人類的原始宗教中,靈魂的本質就是力量。力量、靈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換的觀念。這些力量被認為存在于人類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以澳洲的原住民為例,他們將靈魂分為內部靈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靈魂(External soul)。內部靈魂是整個身體(即物質部份);外部靈魂則是可以離開身體之外的部份。外部靈魂會離開身體,并會停留在圖騰(即生物的替身)上。
科學家認為,靈魂是意識的一種特殊經歷,產生是因為量子重力效應作用于大腦微管內,這一過程可以稱為Orch-OR效應(意識的客觀回歸)。一些科學家提出量子力學理論,瀕死體驗發(fā)生于量子物質形成的靈魂離開神經系統(tǒng)與自然界發(fā)生交互,引起大腦微管量子引力效應,進而靈魂進入宇宙。
判斷一個理論是否成熟、是否科學有三大標準。它們分別是:
能否重現原有理論的結果;能否解釋與原有理論矛盾的結果;以及能否作出新的、可供檢驗的預測。
由于無法驗證,也無法預言如何驗證,"靈魂是存在的“不是科學理論,也不是科學假說,而是個人假說。西方一些國家對靈魂的研究已經積累的豐富的資料,基本肯定了靈魂是生理反應。這些研究包括對瀕死體驗的研究,對靈魂出體的研究,對靈魂轉世的研究,對催眠術的研究等等。尤其對瀕死體驗的研究,有些實驗分析已經非常嚴謹、規(guī)范,有些論文已經發(fā)表在世界權威醫(yī)學雜志《柳葉刀》上,如荷蘭心臟病專家隆美爾的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