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二戰(zhàn)德軍死得早是一種幸運?
蘊藏春秋
說到死亡這件事情其實誰不想多活幾年啊,但是在二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卻有這樣一件事情,話說那就是在二戰(zhàn)時期,德軍就非常非常的想早死,話說德軍就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話說如果能早死,那就是一種幸運了,那么為什么會這么說,難道是被戰(zhàn)爭摧殘到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嗎?下面不妨就著這個問題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這句話的意思是二戰(zhàn)戰(zhàn)場上戰(zhàn)死的早的德軍比戰(zhàn)死的晚的德軍更幸運,但是這種幸運是指什么,二戰(zhàn)前期德國占優(yōu)勢的時候可能是能有人給你收個尸,下個葬,立個墓碑,二戰(zhàn)德軍潰退戰(zhàn)死的晚的拋尸荒野。
那么這種有人給你下葬這就算幸運了?小油瓶并不這么認為!
的確死亡之后能夠得到安葬是有尊嚴,但這對死者來說只是形式沒有任何意義
在二戰(zhàn)早期的德國戰(zhàn)死者可以被從容安葬,能有個墓穴,有十字架,上面刻著姓名、軍銜、生卒年月,甚至還能遷入墓地,按照中國的老話這叫入土為安,人死了有一座墳墓,可以讓后人有個祭奠和念想,甚至說是很有尊嚴。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做給生者看的,讓生者知道自己死后,也會受到如此對待,會有尊嚴。
但是對于死者來說,一切都是浮云,人死之后,便沒有了思維,沒有了感覺,沒有了任何意識,就像深度睡眠,不會做夢,也再也不能醒過來,不管你去了西方的天堂,還是入了東方的輪回,總之就是與現在這個世界再無瓜葛。
所以人死了會對身后之事毫無感覺,有沒有個巢穴、有沒有尊嚴對死人來說沒有什么意義。

對于死者來說,來個痛快的才是最幸運的事
戰(zhàn)爭中的傷亡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戰(zhàn)場上的死亡方式也是有很多種,根據人受傷部位的不同,受傷程度的不同,死亡時間也不一致。
如果是直接腦部受傷,死亡之后瞬間失去意識,沒有疼痛的感覺,這才是最幸運的。
如果是身體其他部位受傷,但是仍然無法搶救,腦部還有意識,這種情況最痛心,因為大腦的意識會被疼痛和恐懼占據。

如果自己不是致命傷,但是由于戰(zhàn)場上搶救條件差、來不及搶救導致死亡,這種更揪心,生還的希望就在眼前,但是卻沒法救治,只能眼睜睜等死,這種恐懼簡直會要了人命。
小油瓶認為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身體上的折磨,內心的恐懼。
所以古代最殘忍的刑法并不是斬立決,而是凌遲處死,就是這個道理。
晚死比早死強,多活片刻是片刻,多活的時間就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既然提問一定是要死,只是早晚的問題的話,那么晚死首先比早死最直接的優(yōu)勢就是能多活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里,人就可以有思想,有意識,有存在的意義。
畢竟人生下來難得在人世間走一遭,再苦再累也得活著,只要活著就有思想就有意義

晚死還意味著繼續(xù)生還的希望
螻蟻尚且投生,能茍活還是比戰(zhàn)死強。
早死的就已經死了,如果晚死的話,只要努力抗爭,還有生還的希望,世界戰(zhàn)爭史上有多少逆境中或者敗中取勝翻盤的案例,所以還是要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