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的來歷有哪些?
文勇郎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從傳統(tǒng)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那么風箏的來歷有哪些呢?
1、風箏是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fā)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zhì)。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
2、風箏,杭人稱“紙鳶”、“鳶兒”,為民間傳統(tǒng)游戲。大都于春風和煦的二、三月放飛。
3、風箏。風箏的技藝全在做工,從扎細竹骨架,到糊以紙絹,涂以彩繪,調(diào)準提線,系以長線,各道工序十分講究。南宋時風箏制作工藝相當發(fā)展,放風箏在杭州成為盛行的娛樂游戲。當時已有放風箏比賽活動,比賽常在春游時進行,地點在西湖斷橋一帶,比賽方法據(jù)《武林舊事》卷三“西湖游幸”載:“競縱紙鳶,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絕線者為負”。即兩根風箏線絞在一起,以先絞斷者為輸。
關(guān)于風箏的來歷有哪些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就介紹到這里了。